咽痛、发热竟是这种内分泌常用药惹的祸!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2-16 20:15:14

  喉咙痛、发热……如果你在临床上遇到一个这样的患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马上指路发热门诊,并预想患者下一步就该去呼吸科了?但今天咱们要介绍的这个病例,最后却是被内分泌科收治了。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每个内分泌科的医生都要注意!

  女性,30+岁,因喉咙痛和发热(38.3℃)前来急诊就诊,既往有Graves病、高血压病史[1]。此次就诊,最让医生焦急的是她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也出现了问题……

  在此次入院的实验室检查出来之前,医生了解了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该名青年女性3个月前出现心悸、颤抖、焦虑和体重减轻的情况,故前往医院看病,确诊为Graves病,继而开始服用25mg/次,每天2次,(MMI)10mg/d。

  当时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和总均正常。由于游离T3的持续升高,在此次发病前1个月,患者的MMI剂量增加到了15mg/d(0.21mg/kg剂量)。在此期间,患者服药依从性很高,且入院前并没再次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而此次的检查结果就不太乐观了,WBC 0,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总胆红素7.3mg/dl,直接胆红素3.8mg/dl,AST 28U/L,ALT 51U/L,碱性磷酸酶179U/L。血清MMI浓度暂未获得。体格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宫颈腺病及黄疸表现。

  医生紧急对粒细胞缺乏症的相关病因进行了检查,包括外周血涂片,HIV、人细小病毒B19、EB病毒检查,血液培养,A型链球菌培养,未曾发现异常结果。患者自诉没有服用别的可能造成粒细胞缺乏的药物。医生还想进行骨髓活检,但被患者拒绝了。

  其他情况暂时被排除了,考虑到患者的服药史,医生下了诊断:MMI继发的粒细胞缺乏症、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医生立即停用了MMI,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患者ANC在住院第7天开始增加,在第10天完全回到正常状态。入院后肝功能检查及胆红素慢慢趋于正常,入院第11天总胆红素达到正常范围。

  硫脲类药物,特别是MMI,是Graves病管理的基石。虽然这种药物通常耐受性良好,但也有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粒细胞缺乏症和胆汁淤积性黄疸。其实,硫脲类药物医治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仅为0.1%-0.5%。MMI诱发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率更低,仅为0.1%-0.2%。而像本例患者这样,同时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和胆汁淤积性黄疸就罕见了。

  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有剂量依赖关系,多在剂量较大(>30mg)时易发生;也与年龄有关,>40岁的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发生更多。但该病例也提醒我们,在长时间使用较低剂量MMI时,也要关注其毒性反应。

  而咽痛、发热几乎可见于每例患者,是粒细胞缺乏症的首发症状,可作为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的信号。粒细胞缺乏症诊断成立后,应立即停用MMI,并予以消毒隔离,同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应早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粒细胞缺乏症抗感染治疗常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MMI致粒细胞缺乏症发病急、病情凶险,但只要及时有效地发现,抢救措施得当,一般预后良好。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将可能的危险性告诉患者,按时进行检查血常规,预防粒细胞缺乏症发生。

  MMI继发的胆汁淤积性黄疸是非常罕见的。在黄疸发展之前,通常有2天至3个月的潜伏期,而且反应是剂量依赖性的。所幸的是,患者在停止MMI治疗后,黄疸的情况恢复得很快,使用激素也有助于其病情缓解。

  MMI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但是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其不良反应,做到及时识别,以降低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