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医疗设施的发展趋势

来源:荣誉    发布时间:2024-02-18 21:33:48 点击:1次

  与医疗健康相关联的产业,都将得益于新冠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或发展。其中让消费市场兴趣大增的出染疫者,专业级的血压计、血糖仪可以链接到医院系统,协助医生远程就诊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硬件让整个可穿戴医疗设施市场呈现了一定的繁荣景象,不过至今还没有一个硬件产品成为“爆款”。

  2021年可穿戴医疗设施的市场机遇如何?哪种类型硬件更受欢迎?又将利好哪些企业?《国际电子商情》为业界探索。

  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医疗产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消费级的健康硬件,例如移动耳镜、健康手环、智能睡眠系统、皮肤传感器等;另一类是专业级的医疗硬件,比方说智能检测器、无创血糖监测、血压计、血糖仪、血脂检测仪等。

  第三方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为20亿美元,预计2020年有望超过45亿美元, 2020年至2027年之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5.78%,产业高质量发展充满活力。

  其产业链上下游受此红利,均有可观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例如传感器,应用在可穿戴医疗设施中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28亿美元,2018-2024年的CAGR为21.6%。

  在企业层面,可穿戴医疗企业主要拼的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因此海外厂商的综合竞争力较强。例如Fitbit、Jawbone、苹果、三星等海外企业,凭借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技术上的支持,已在可穿戴医疗领域做出了成功典范。

  至于中国市场,可穿戴医疗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几乎与国际可穿戴医疗设施研究同步。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将发展医疗级可穿戴式医疗设施列为战略高度,要求提高其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第三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可穿戴医疗设施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71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突破122亿元,到2023年该数值将超过200亿元。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海外可穿戴医疗产业链的发展阻力较大,但中国市场在疫情基本控制之后实现了较快复苏。以工商登记为准的天眼查专业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2020全年共新增超2800家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其中,4月是今年新增此类公司数最多的月份,达到663家,较3月环比增长97.3%,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海内外,当下可穿戴医疗市场更多的是一种假象的繁荣,各种健康监测设备看起来贴心,实际上多数还只是健康管家的角色,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医疗”概念相距甚远。如何能够更早地提前给用户预警,提供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康复,达到长期跟踪治疗的效果,甚至协助预防传染疾病,这才是可穿戴医疗设施的真谛。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中国可穿戴医疗设施行业已形成了从原材料与零件供应,到设备生产、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具体有三个部分:上游为原材料以及零件供应商,中游是可穿戴医疗设施生产商,下游涉及品牌商、医疗服务机构及商超。

  (1)上游:包括智能硬件供应商与软件系统服务商,主要提供核心的智能硬件及软件技术上的支持。其中,硬件包括电子元器件PCBA、传感器、芯片、电池及结构件等)、玻璃、塑料等,高端元器件基本依赖进口,这两年得益于国产替代浪潮,也有海思、唯捷创芯等国产品牌“露尖尖角”。软件系统最重要的包含语控和交互技术系统、数据平台系统等。总体来说,原材料与零件成本占总设备成本比重的20%左右。

  (2)中游:可穿戴医疗设施生产企业处于产业链中游,是可穿戴医疗设施行业的核心参与者。主要技术包括生物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及电路设计等。中游里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优劣势突出。

  比方说在技术、资金壁垒低的消费级设备,市场接受度较高,引来众多参与者入局,产品良莠不齐,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已是一片红海。在专业级设备,由于产品的安全性及准确性要求高、技术门槛高,同时有关产品生产要经过有关部门严格的审批和监控,准入门槛高,行业尚未出现总实力较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自主品牌。由此,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亟待提高。

  (3)下游:包括销售终端,参与主体涉及品牌商、医疗服务机构及商超等。品牌商是可穿戴医疗设施核心销售终端,凭借其品牌知名度,通过自有渠道进行产品营销售卖。同时,品牌商还能够准确的通过用户需求及偏好,选择制造商或自主研发个性化的产品,以取得商业竞争的自主权。医疗服务机构是可穿戴医疗设施主要使用在场景之一,未来其市场容量将逐步扩大。商超是可穿戴医疗设施重要的零售渠道,是线下销售的主力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线上商超的兴起,全渠道融合的商超慢慢的变成为可穿戴医疗设施销售终端之一。

  疫情将推动可穿戴医疗设施的新用途,例如通过检验测试血氧结合有效的算法提前辨别是否有感染。根据IDC预测,到2021年底大约有7成的腕带可穿戴设备公司将发布具有早期检测潜在传染病迹象的算法和功能的产品,包括检测COVID-19和流感。

  与此同时,保健用品设备正在演变为可穿戴医疗设施,例如apple、Fitbit等公司寻求FDA许可以将其作为医疗设施可穿戴设备销售。业界展望,可穿戴医疗设施就像一位“家庭医生”,再绑定后台的医疗服务,真正打通居民从社区到专科医院的就医通道。

  FDA简写自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CFDA逐渐完备可穿戴医疗设施法规,可以为可穿戴行业立基准线,产品的研发、生产等可以向标准“看齐”,规范行业形成健康发展。同时能促进实现互联互通,有助拓展其它商业服务。

  资料显示,可穿戴认证标准需涉及化学检测、电池使用寿命、电池与整机的安全、适用性、软件与信息安全评估、感应器精准度评估和无线技术认证检测评估几个较大的评估方向。

  目前,慢慢的变多可穿戴厂商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医疗应用之中,更是与医院、医疗保健组织、研究院所甚至是传统的医疗器械公司共同合作,以实现医疗数据数平台。例如Apple Watch Series 6能够最终靠监测血氧水平数据来评估人体健康程度,又例如FitBit一个提前检测的AI算法,可以检测到近50%的COVID-19病例。

  对此IDC预测,由于受到新冠病毒流行的威胁,生命科学和医疗机构将在2022年前将AI和高级分析的投资增加30%,以避免未来供应链的中断危险。

  通过调查得知,中国花了钱的人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依序是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智能开关、医疗健康、远程控制、个性推荐、安全功能身份认证和亲子教育等。可见,医疗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普及面还不够广,需要使用户得到满足的实际的需求,更吸引消费的人买单。

  总体来看,智能可穿戴医疗产品的发展重点将落到数据的分析以及服务上,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真正需要的商业经济价值,有了一定的用户积累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去做更多的垂直领域。长远来看,医院、数据、设备三者的结合,才能完全体现出大数据与可穿戴的优势,同时与健康管理、保险及医疗生态相融合,才能在可穿戴市场涌入健康服务的红海竞争中打开增量市场。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举报投诉

  市场将在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

  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近50亿元人民币。面对潜力如此巨大的领域,三星、SONY、苹果、华为、中兴等国内外半导体巨头均已涉足

  逐渐褪去了最初时尚、炫酷的概念,虽然该领域泡沫依旧,但很多人慢慢的开始思考

  营销经理ANTHONY KALAIJAKIS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数字方式整合在一起的互联世界上。从个人会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及其他智能

  热潮新起。不仅Apple、Google、百度等IT巨头热衷于此,而且英特尔、TI、美信等半导体厂商亦瞄准

  所占的比重慢慢的变多,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在今年6月2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

  初期的代表性产品。如今,这些腕表不仅仅可以显示时间,还逐渐开始与用户周围的环境进行

  需求抓住创业机遇会议流程13:30至14:00 签到14:00至15:30 嘉宾演讲·

  。设计这些贴片用于临床环境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需要满足严格的精度要求。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规定了电子患者体温计的精度要求,如表1所示。在最严格的范围内,这些标准允许最多±0.1oC的误差,以确保患者的体温的准确测量。

  市场的增长日益强劲,预计未来几年内销售量将达6亿,并且随着物联网(IoT)的崛起和马上就要来临的工业4.0,未来的

  的1.24亿(见图1)。有几个因素正在推动这一增长。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智能手机市场几乎已经饱和,各制造商慢慢的开始研发能够开创全新

  SiP的途径有助于在一个分歧的市场上加速支持多种需求。以同时,它还有助于设计人员将多种功能封装于小至5.4 x 6.2 mm的

  种类有很多,并且在不断延伸,大致上可以分为:应用类,如数字体温计和血氧仪等;健康类,如运动手环等;娱乐类,如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图1

  ,比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但还未普遍流行,价格也同样是老贵的。但这难不倒广大DIYer们,各类

  中电源管理特定的低功耗、小体积及低成本的要求,例如ADP150、ADP160等,在

  ,体积都是非常小巧的 ,大尺寸的存储芯片,不足以满足。就算是勉强使用,也会导致产品的美观程度。很多

  领域的应用。人的生命总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随着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危发病人群持续增多

  传感器、模拟混合信号处理及相应的数字处理算法来实现。医院内外典型体征信号的应用和演变

  撰写,该平台如图1所示。ADI公司不是最终产品制造商。此平台旨在提供一个参考,帮助电子设计人员和系统架构师加快开发过程,为专业和

  的光学心率传感器”系列文章由三个部分所组成,这是第三篇。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这些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怎么样去使用它们做测量。第二部分分享了完成50多个生物识别

  本帖最后由 bewin 于 2014-3-21 17:29 编辑 由电子发烧友网举办的

  的日益增多,在无线通信设计环节,具备柔性、可共形等特点的天线设计与实现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关于柔性

  外设和个人局域网(PAN)的不断融合。从经济角度来看,具有成本意识的保险公司正大力推动

  是智能手表或者手环,健康管理也成为了大数据最被人接受的领域。另外,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以及犯罪预测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很多人相信,随着智能

  长。现在刚刚新出的苹果智能手表居然一天一充电。。。最先进的手机待机时间也远远达不到5年。5年不放电失效的锂电池在哪里?必须得说,最牛的IT厂家苹果在

  实现个人连接,将“数字自我”连接到互联网。这使我们也可以与朋友或远程诊断专家共享信息,无论是为了好玩、征求意见和建议,还是现场医学诊断。因此,

  体型巨大、结构较为复杂且功耗很高,旨在用于高精度临床应用。随着传感器与半导体技术的

  正在广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选择变得更可行。 据羿戓信息所了解,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卖出5.05亿台

  正在引发企业的巨大兴趣,因为它们有可能推动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下一波增长。首先,它是智能手机,然后是媒体平板电脑,它们是推动行业增长的最新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创新

  市场应用经理Steve LaJeunesse表示,超低功耗模拟测量电路、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超低功耗微控制器等多技术融合是

  因其持续、便捷的监控方式,愈加亲民的价格,以及逐渐完善的监测功能等优势,或者这是个不错的突围方向。

  为人体健康大数据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数据精确度的识别上存在比较大难度。对于不同的

  计算研究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等专项中,持续资助了一批

  初级阶段,其众多产品的实际作用由于产业环境和产品服务的原因,无法真正的发挥,使患者的需求无法得到线

  领域日益广泛的关注。随着移动网络基础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5G时代的来临,未来

上一篇:可穿戴医疗设施前景广阔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医疗
下一篇:新登镇举行国庆期间要点工作安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