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6年医疗AI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来源:荣誉    发布时间:2024-04-15 05:46:01 点击:1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认知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也逐渐成熟,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各项运用变成了可能。如语音录入病历、医疗影像智能识别、辅助诊疗/癌症诊断、医疗机器人、个人健康大数据的智能分析,AI医药研发等。AI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发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进行布局。

  医疗人工智能产业上游主要是为行业提供基础技术支持的行业,如医疗数据挖掘、算法等,典型企业有碳云智能、连心医疗、大数医达。

  下游主要为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层,主要的应用场景有医学影像、虚拟助手、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病历/文献分析,代表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华大基因、图玛深维、博奥生物等。

  而在医疗人工智能技术行业,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这些企业开发出了针对医疗行业应用的各种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如智能影像辅助诊疗系统、导诊机器人、语音电子病历等。

  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热度不断提升,据统计,市场规模在2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4%。归根结底,我国医疗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护人员短缺,而人工智能刚好弥补了这一短缺,加之人工智能医疗的政策规划不断落地,更加速我国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

  AI+医疗发展的核心在于“算法+有效数据”。基础层的计算能力是构建生态的基础,技术层的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术是构建技术护城河的基础,都属于人工智能产业大生态的基础设施,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需要中长期进行投资。而应用层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具体行业、具体应用场景价值变现的渠道,具有变现能力强的特点。随着医疗数据互联互通程度的提升和共享机制的建立,AI+医疗行业发展将加速。

  我国AI产业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中国168家以AI为驱动技术或业务的非上市公司中,于2015年成立的公司比例最多,占34.50%;其次为2014年成立的,占20.80%;2016年成立的,占16.70%。目前国内可统计的医疗AI产业公司有144个,并以京、沪浙苏、广东的医学AI产业为主,形成鼎足之势。四川、安徽、重庆、河南、福建、江西和湖北等地也开始布局医疗AI产业。

  以其中108家企业产品研究方向布局来看,肺结节筛查、糖网筛查是两大热门方向,集结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共计有33家,占比约30.6%;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心血管类疾病方面,企业数量超过了10家,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医疗人工智能企业细分赛道呈现出分散竞争态势。

  杭州先略近日更新发布了《2022-2026年医疗AI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6年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虚拟助手、医疗影像、病例/文献分析、医院管理、智能器械、新药研发、基因测序等细分产品的市场情况,并对医疗人工智能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和省会城市,集中了大量优质的医护资源,使得大量病患涌入这些城市。而大部分时间大医院因为收治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造成看病难、看病贵,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使重症、急症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将在各种场景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现有现状。根据统计,我国医院部署人工智能应用并成熟使用的占比不足50%,仍有近50%的医院并未尝试接入人工智能技术。

  而从各类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具体的布局企业来看,两大热门产品医学影像和疾病风险预测聚集的企业较多,根据统计,目前有43家企业提供医学影像服务,主要有阿里云、翼展科技、昕健医疗等;有45家企业提供疾病风险预测服务,这一些企业有图玛深维、贝瑞健康、博奥生物等。可以说这两个两个领域企业扎堆布局。

  近年来,国家发布多条全国性政策和医疗AI专项政策,充分体现国家层面上对 AI+医疗领域的重视。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卫健委等部委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释放出多重政策利好:1)承认“互联网医院”的合法性;2)支持处方外流;3)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

  此外,医疗电子信息的“确权”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意见》明确,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一、 国内政策(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标准、规定以及可能得到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等)

上一篇:中国医疗AI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快速发展
下一篇:佳能医疗携国产新品及人工智能平台亮相CM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