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保障能源安全
来源:智慧医疗    发布时间:2023-10-26 20:01:53

  无论着眼经济—能源—环境宏观体系,还是立足能源系统本身的复杂特性,能源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过程中的能源系统,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是最大的安全挑战,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来破解。基于系统观念认识“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要关注如下5个维度。

  能源安全是全方位安全,至少要同步实现供需安全、资源安全、通道安全、科技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合作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等九大安全。其一,实现全方位能源安全,需要对九大安全各自的底线有个基本安排。如铁矿石行业,有研究提出了25%自给能力的底线要求。其二,九大安全性质不同,固本重心不同,强身策略不同。有的依靠多元化,有的依靠创新,有的依靠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水平。其三,能源安全愈发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土安全等其他几个国家安全领域的耦合联动程度不断加深,对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多个领域起着支撑保障作用;同时,在极端场景和应急响应情况下,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能源安全共保共享。总体上,实现全方位安全就要努力做好“十个手指弹钢琴”,有的要谋长远,有的要守好底线,有的要抓关键,有的要坚决做强,即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能源安全保障核心能力的系统性增强。

  要统筹近期与长远,妥善处理近中期关于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更要积极谋划应对电力安全愈发重要带来的能源安全保障新形势。较长时期内,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高位。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电气化率持续上升,到2050年将超过50%,但高比例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质将同步带来电力安全新挑战。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依靠高水平发展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双碳”目标下需要统筹油气资源安全和电力安全的关系。首先,如果依靠新能源发展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初步测算,2030年实现油、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降低10%,预计分别需要新增新能源9亿千瓦、6亿千瓦,煤电装机提高0.5亿千瓦、1亿千瓦。当然这并不经济,也会给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更大挑战。从这个方面出发,总体上,要坚持平稳有序替代。其次,油气资源安全问题仍是最要紧的麻烦,特别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必须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全局要求,动态优化化石能源替代节奏,保持多元化能源供应结构。再次,充分的发挥煤炭“压舱石”功能,以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总体裕度和整体韧性,为应对一定时期部分能源品种紧缺提供更大的灵活空间,避免被掣肘。

  面对能源安全重心向电力安全逐步转移的全球性趋势,需要从见招拆招向着眼未来40年的战略性准备转变。一方面,从底线思维出发评估电力系统的发展模式、平衡模式、脆弱点等,从战略思维出发对关键矿产资源、技术储备、基础理论突破等方面开展系统性谋划。另一方面,在国家安全政策层面,根据未来能源安全重心转移态势,要重新研究几个行业间的安全投入与产出关系,有关政策支持力度需要随着重心转移逐步调整。

  要重视3个方面问题:一是脆弱结构,系统的薄弱环节;二是风险连锁反应的动态过程,引发系统风险的机理;三是系统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预防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

  关于脆弱结构,核心在于由常规机组构成的电力系统向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这种随机性、波动性给系统供需两侧带来的冲击,逐步由量变积累向质变演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抗扰动能力变弱。

  关于风险连锁反应的动态过程,需要防范能源转型的系统性风险。由于能源—电力—经济社会关系日趋紧密,一个能源品种的问题,可能引发能源系统、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而对经济社会形成较大影响。这要建立能源安全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和打断机制,加强重点环节预警,加强风险传递机理识别,设计打断机制以中断风险传递链条。

  关于系统结构性变化,要关注迈向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属性的重大改变,甚至有必要研究调整电力安全观。其一,气象属性增强。过去的电力系统是最大的人工系统,遵循物理规律,整体可控。随着电力系统源、网、荷与气象条件的全面深度耦合,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系统也必须面对气象这一属性的客观变化。安全的概率性问题将更突出,相应的电力电量平衡、规划方法等需要优化升级,基于人工系统的电力安全观也应该进一步研究调整。其二,金属属性增强。由于风光、新型储能、氢能等发展,电力系统上游由煤、气等一次能源逐步向金属矿产转变,新型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金属属性逐步增强。从安全角度看,这涉及几个战略性问题:一是电力系统的规划,特别是技术路线选择、新能源等发展规模、开发节奏必须有相匹配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要同步规划。二是基于金属的基础设施性质不同于一次能源的消耗性,意味着要从技术、标准、全产业链等环节,格外的重视、超前谋划关键矿产资源的循环发展。

  关键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等重要领域具有基础性影响的系统和设施。关键基础设施相对一般基础设施,具备2个主要属性:其一是安全属性,其二是赋能属性。此外,从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来看,当本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煤炭、油气运输通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会带来电力保供和能源安全问题;同样,电力系统枢纽环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也可能会影响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因此,需要立足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锁反应关系和各自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功能定位,围绕安全和赋能2个属性,进一步研究扩展构建涵盖能源与其他关键基础设施关系的能源安全框架。在这一框架指导下,对保障能源安全的认识就不会仅仅聚焦在能源本体的脆弱性,也要从关键基础设施连锁链条中看能源的脆弱性,从支持国家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承载碳减排转移的大局中看脆弱性。因此,能源安全的脆弱性结构就有了以上3个层次。

  第一,着眼经济—能源—环境关系向新发展格局—新型能源体系—“双碳”目标同步重塑,首要重视能源产业安全。一方面,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要素。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能源发展所蕴含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未来的能源产业,特别是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需要立足大国竞争,格外的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做出总体、长期谋划,实现产业的主动安全。这个安全不仅要解决“卡脖子”、断链问题,也要在未来培育形成一个集群式发展、多产业链供应链并存、有韧性裕度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能源具备基础设施的要素属性和拉动经济的产业属性,重点是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动态调整战略倾斜及配套政策。

  第二,要重视同步重塑过程中治理不协同对能源安全带来的潜在影响。其一,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的良好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但也面临节奏不合理给现有系统带来冲击的风险,需逐步加强产业规划与电力系统规划的协调。其二,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要求能源系统布局能够跟上,最好超前,但彼此不协同就会带来风险。需要坚持经济布局、能源布局一体化同步规划,实现能源能够适度先行,避免能源跟随式的发展模式、规划模式。其三,研究表明,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系统成本开始上升,如果成本控制和疏导政策不到位,就会面临电力行业发展不可持续的风险。这要求快速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三,要重视全球治理秩序。需要以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全方面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引领建立绿色低碳全球能源治理格局。要讲好中国碳中和与世界碳中和关系的故事,加强多边对话和合作,坚定走中国道路。其一,全球层面,我国碳排放预算空间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二,正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意味着碳减排承担着全球责任。其三,面对安全发展、安全减排的客观需求,要客观认识我国资源禀赋门槛,碳中和不等于煤电完全退役,需把握好存量资源退出节奏。其四,应用好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等平台,阐述我国立场、我国减排路径和时间表,为我国产业平稳转型争取更多时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0月25日至28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25日上午,展会同期举办2023中国国际煤炭发展论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世界煤炭协会会长尼德洛吾出席并致辞。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应邀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刘国跃在演讲中表示,习主席高度

  10月24日,在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云南省能源局、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共同见证下,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与云南农垦集团签署农垦电力股权转让协议,理顺西双版纳州电力体制,全州电网融合发展迈出历史性一步,将为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西双版纳农垦电力整合重组,是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10号)等文

  牢记殷殷嘱托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2021年10月21日,习亲临胜利油田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殷切嘱托我们“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两年来,集团公司党组坚持把习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谋事干事的总纲和统领,持之以恒往实里抓、向深处

  10月20日,宁夏大学与国网宁夏电科院在宁夏银川就“宁夏清洁能源产业创新”达成合作共识,并举行签约仪式。未来,该院将根据协议内容加强构建横向联动,双向发力,在高水平科技攻关、常态化技术交流以及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双方将加快重大科研项目联合研发、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共享以及双方定期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会议明确了新形势下能源电力系统应具备的主要特征。随着能源转型深化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和充电汽车规模化发展成为电力系

  根据程度市安办部署要求,为逐步加强我局安全生产监管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工作,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依据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成应急〔2023〕75号),起草了《成都市工业与信息化(能源)系统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实施暂行办法》。为体现公

  金桂飘香,风起东方,世界目光汇聚中国。寄托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一起发展繁荣的期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国家主席习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习主席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线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指明高

  目前我国已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抽水蓄能在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转型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卢奇秀“2022年是历年来核准顶级规模的一年,年度核准规模超过之前50年的投产总量,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8座,装机容量6889.6万千瓦

  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面临第二个漫长的冬天,能源系统比一年前更加脆弱。数千名乌克兰工程师努力修复损坏的能源设备,但既没有钱也没时间完成冬季前的准备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数百万乌克兰人将有更多没有照明、没有供暖、没有自来水的长夜,企业和其他经济部门也将遭受更多痛苦。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乌克

  从短期来看,为应对能源供给危机,欧洲多国都已出台应急措施,主要方式包括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天然气来源、提高天然气储气水平、延长核电站运营年限、为居民提供用能补贴等。但从长久来看,欧洲多国通过大幅度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能占比,以期彻底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多元化供应去年5

  完善、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对支撑火电厂灵活性增加灵活性提升我们的能力很重要。——华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严新荣10月26-27日,以“应对碳排双控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3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上海举办。华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严新荣作题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火电灵活性提升

  能源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基础行业,是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保障,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快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奋力实现能源电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胜10月26-27日,以“应对碳排双控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

  日前,全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引擎动力强劲、韧性十足。电网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持续完善电

  10月24日,为推动规划和评审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研究,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以“开放经研”为理念赴国网冀北经研院开展通信智能化规划评审专业支撑能力建设调研学习活动。座谈会上,冀北经研院详细的介绍了规划专业支撑能力建设、评审工作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做法

  为落实公司“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提质增效工作部署,2023年,国网天津经研院以“党建+”为抓手,组建员攻关团队,联合先进科研单位一同研究新能源并网关键技术难题,聚焦新能源集中快速开发造成区域间消纳不均衡问题,开展新能源接入专题研究,提出新能源科学发展建议。

  最近,盐城供电公司召开新型电力系统首次点调会,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班”正式成立,明确了专班统筹推进新能源基地“源网荷储”一高质量体化发展,为推进盐城地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盐城滩涂是中国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滩涂、湿地,水丰、光富、风好、地广,

  10月18日-1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武汉市举办全国电力价格培训班。来自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的4位专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及相适应的电价体系、电力批发商业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用户侧电价机制等主题进行授课。价格司同志围绕发电侧容量补偿机制、新能源上网电价

  电力通信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使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领域。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力通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要求电力通信网络更加智能化、可靠性更高、建网灵活性更好高效。同时,新技术如F5G、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应用,也将为电力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变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⑩:以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相关阅读:一图读懂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之间的关系来源:国家电网

  【亚太电协大会】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兵:多措并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多措并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亚太电协大会主旨演讲本次亚太电协大会对于推动亚太地区能源转型合作、电力系统发展和绿色技术交流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对于大会“绿色低碳电亮未来”的主题,我有以下认识和体会。一是着力构建

  22日,中国科协发布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受到关注。据了解,今年中国科协共收到89家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部分领军企业科协推荐的590个问题难题,涵盖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

  从过去这几年一直到现在绿色债券依然是在迅速增加的市场,而且我们很可喜发现绿色债券已经从最早一级发行市场也就是说银行和企业主导,逐步在证券交易市场也有大量的交易和买入,特别是以绿色债券为主相关证券交易市场资管产品。所以整个绿债市场也是在快速地增长。——兴业银行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艳阳10

  【据国际能源署网站和世界核新闻网站2023年10月24日报道】国际能源署在最新一期《世界能源展望》中表示,核电是当今仅次于水电的全球第二大低碳电力来源。根据现有能源政策,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4.17亿千瓦增加到2050年的6.2亿千瓦。全球核能发电量将从2022年的2.682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50

  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中国将紧紧围绕构建“一带一路”立体相互连通网络的核心任务,以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为工作重点,积极做出响应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行动,参与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国家能源局原信息中心主任梁建勇10月26-27日,

  10月25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前,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与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举行会谈,就深化战略合作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中国大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彭勇,中国铁建党委常委、副总裁赵佃龙参加上述活动。彭勇、赵佃龙分别代表

  日立能源10月24日宣布其参与建设的高压直流线吉瓦的装机容量接入到电力系统当中,相当于能够很好的满足日本用电高峰期的电力需求。这中间还包括不久前实现首次送电的全球最大海上风电项目DoggerBank,这是英国第一次在海上风电场中应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图片:德国北海BorWin1换流站,该项目首

  10月23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文宗、李向良,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若祥参加会见。温枢刚对李伟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山东能源集团

  10月20日,华东重机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同意将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100%股权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第三次公开挂牌转让并将挂牌价格下调至7亿元。公告表示,若公司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期间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让方的,华东重机持股5%以上股东周文元所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

  气候危机之下,“碳中和”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共识。其中,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的绿色低碳转型备受关注。10月19至23日,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亚太电协18个成员国和地区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2700余人参加会议。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

  《金风科技气候行动白皮书2023》于北京国际风能展大会正式发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气候危机面前,寻求经济的转型与创新之道,加速绿色低碳行动与合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共识。发布会上,金风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马金儒女士深度解读了《金风科技气候行

  气候危机之下,“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其中,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的绿色低碳转型非常关注。10月19至23日,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亚太电协18个成员国和地区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2700余人参加会议。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10年来,一大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项目落地,一些以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互连通为主线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立,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在深刻改变着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工业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