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保障能源安全
来源:智慧医疗    发布时间:2023-10-07 03:18:16

  无论着眼经济—能源—环境宏观体系,还是立足能源系统本身的复杂特性,能源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过程中的能源系统,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是最大的安全挑战,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来破解。基于系统观念认识“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要关注如下5个维度。

  能源安全是全方位安全,至少要同步实现供需安全、资源安全、通道安全、科技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合作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等九大安全。其一,实现全方位能源安全,需要对九大安全各自的底线有个基本安排。如铁矿石行业,有研究提出了25%自给能力的底线要求。其二,九大安全性质不同,固本重心不同,强身策略不同。有的依靠多元化,有的依靠创新,有的依靠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水平。其三,能源安全愈发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土安全等其他几个国家安全领域的耦合联动程度不断加深,对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多个领域起着支撑保障作用;同时,在极端场景和应急响应情况下,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能源安全共保共享。总体上,实现全方位安全就要努力做好“十个手指弹钢琴”,有的要谋长远,有的要守好底线,有的要抓关键,有的要坚决做强,即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能源安全保障核心能力的系统性增强。

  要统筹近期与长远,妥善处理近中期关于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更要积极谋划应对电力安全愈发重要带来的能源安全保障新形势。较长时期内,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高位。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电气化率持续上升,到2050年将超过50%,但高比例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质将同步带来电力安全新挑战。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依靠高水平发展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双碳”目标下需要统筹油气资源安全和电力安全的关系。首先,如果依靠新能源发展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初步测算,2030年实现油、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降低10%,预计分别需要新增新能源9亿千瓦、6亿千瓦,煤电装机提高0.5亿千瓦、1亿千瓦。当然这并不经济,也会给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更大挑战。从这个方面出发,总体上,要坚持平稳有序替代。其次,油气资源安全问题仍是最要紧的麻烦,特别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必须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全局要求,动态优化化石能源替代节奏,保持多元化能源供应结构。再次,充分的发挥煤炭“压舱石”功能,以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总体裕度和整体韧性,为应对一定时期部分能源品种紧缺提供更大的灵活空间,避免被掣肘。

  面对能源安全重心向电力安全逐步转移的全球性趋势,需要从见招拆招向着眼未来40年的战略性准备转变。一方面,从底线思维出发评估电力系统的发展模式、平衡模式、脆弱点等,从战略思维出发对关键矿产资源、技术储备、基础理论突破等方面开展系统性谋划。另一方面,在国家安全政策层面,根据未来能源安全重心转移态势,要重新研究几个行业间的安全投入与产出关系,有关政策支持力度需要随着重心转移逐步调整。

  要重视3个方面问题:一是脆弱结构,系统的薄弱环节;二是风险连锁反应的动态过程,引发系统风险的机理;三是系统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预防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

  关于脆弱结构,核心在于由常规机组构成的电力系统向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这种随机性、波动性给系统供需两侧带来的冲击,逐步由量变积累向质变演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抗扰动能力变弱。

  关于风险连锁反应的动态过程,需要防范能源转型的系统性风险。由于能源—电力—经济社会关系日趋紧密,一个能源品种的问题,可能引发能源系统、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而对经济社会形成较大影响。这要建立能源安全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和打断机制,加强重点环节预警,加强风险传递机理识别,设计打断机制以中断风险传递链条。

  关于系统结构性变化,要关注迈向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属性的重大改变,甚至有必要研究调整电力安全观。其一,气象属性增强。过去的电力系统是最大的人工系统,遵循物理规律,整体可控。随着电力系统源、网、荷与气象条件的全面深度耦合,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系统也必须面对气象这一属性的客观变化。安全的概率性问题将更突出,相应的电力电量平衡、规划方法等需要优化升级,基于人工系统的电力安全观也应该进一步研究调整。其二,金属属性增强。由于风光、新型储能、氢能等发展,电力系统上游由煤、气等一次能源逐步向金属矿产转变,新型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金属属性逐步增强。从安全角度看,这涉及几个战略性问题:一是电力系统的规划,特别是技术路线选择、新能源等发展规模、开发节奏必须有相匹配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要同步规划。二是基于金属的基础设施性质不同于一次能源的消耗性,意味着要从技术、标准、全产业链等环节,格外的重视、超前谋划关键矿产资源的循环发展。

  关键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等重要领域具有基础性影响的系统和设施。关键基础设施相对一般基础设施,具备2个主要属性:其一是安全属性,其二是赋能属性。此外,从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来看,当本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煤炭、油气运输通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会带来电力保供和能源安全问题;同样,电力系统枢纽环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也可能会影响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因此,需要立足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锁反应关系和各自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功能定位,围绕安全和赋能2个属性,进一步研究扩展构建涵盖能源与其他关键基础设施关系的能源安全框架。在这一框架指导下,对保障能源安全的认识就不会仅仅聚焦在能源本体的脆弱性,也要从关键基础设施连锁链条中看能源的脆弱性,从支持国家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承载碳减排转移的大局中看脆弱性。因此,能源安全的脆弱性结构就有了以上3个层次。

  第一,着眼经济—能源—环境关系向新发展格局—新型能源体系—“双碳”目标同步重塑,首要重视能源产业安全。一方面,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要素。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能源发展所蕴含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未来的能源产业,特别是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需要立足大国竞争,格外的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做出总体、长期谋划,实现产业的主动安全。这个安全不仅要解决“卡脖子”、断链问题,也要在未来培育形成一个集群式发展、多产业链供应链并存、有韧性裕度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能源具备基础设施的要素属性和拉动经济的产业属性,重点是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动态调整战略倾斜及配套政策。

  第二,要重视同步重塑过程中治理不协同对能源安全带来的潜在影响。其一,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的良好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但也面临节奏不合理给现有系统带来冲击的风险,需逐步加强产业规划与电力系统规划的协调。其二,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要求能源系统布局能够跟上,最好超前,但彼此不协同就会带来风险。需要坚持经济布局、能源布局一体化同步规划,实现能源能够适度先行,避免能源跟随式的发展模式、规划模式。其三,研究表明,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系统成本开始上升,如果成本控制和疏导政策不到位,就会面临电力行业发展不可持续的风险。这要求快速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三,要重视全球治理秩序。需要以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全方面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引领建立绿色低碳全球能源治理格局。要讲好中国碳中和与世界碳中和关系的故事,加强多边对话和合作,坚定走中国道路。其一,全球层面,我国碳排放预算空间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二,正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意味着碳减排承担着全球责任。其三,面对安全发展、安全减排的客观需求,要客观认识我国资源禀赋门槛,碳中和不等于煤电完全退役,需把握好存量资源退出节奏。其四,应用好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等平台,阐述我国立场、我国减排路径和时间表,为我国产业平稳转型争取更多时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9月15日,在经研论电·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研讨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新理论、新模式,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

  【编者按】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

  作为国家能源局的派出机构,东北能源监管局始终牢记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根本要求,在国家能源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东北能源结构转型、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牢记职责使命推动东北能源改革取得新成效新时代以来,东北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取得突破性进展。基

  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政治、经济

  9月13日,外交部发布《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中国支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进能源公正转型,应充分尊重各国不同国情和能力,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应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

  一边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加速能源转型已迫在眉睫。另一边,在度夏的用电高峰期,中国电力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平衡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供应也成为当前一大挑战。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能源中国·安全、绿色与繁荣”对话节目邀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

  伦敦经济学院学者AndrewHammond发表文章,题目是Europe’sdilemmaoverclimateactionandenergysecurity(欧洲在气候行动和能源安全问题上的两难困境)。欧盟的长期全球目标之一是气候行动,但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出现一个巨大的新的政治重点,即保障能源安全。国际能源署将“能源安全”定义为以可承

  9月7日,能源安全与煤炭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山西省能源局、中煤集团、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以“筑根基更清洁向智能”为主题,聚焦煤炭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发展,一同探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生产基础,为煤炭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助力、借鉴

  在非化石能源尚不能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情况下,煤炭仍承担着能源安全兜底重任,认清能源资源禀赋就显得很重要。“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于用‘富煤、缺油、少气’来形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客观分析不同能源资源及其消费贡献,我认为使用‘缺油、少气、相对富煤’,更契合我国能源资源的真实的情况”。

  9月7日,能源安全与煤炭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山西省能源局、中煤集团、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以“筑根基更清洁向智能”为主题,聚焦煤炭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发展,一同探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生产基础,为煤炭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助力、借鉴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新华社雅加达9月7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18届东亚峰会上讲话。其中谈到,今年东盟以“东盟举足轻重:打造经济稳步的增长中心”为主题,高度契合当前形势和地区国家需要。我们要把促进增长放在更优先位置,把更多智慧和力量用在谋合作促发展上。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有关部署下,站在落实“两个至上”、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政治高度,把特色安全文化体系与西北独有发展特点结合起来,运用安全理念指导发展实践,以发展成果拓展安全文化外延,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一书在京首发。本书出版发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生动实践,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好地把握“双碳”目标下的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汇聚起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办法》”),丰富了需求侧管理工作内涵,强调了需求响应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了电力安全底线思维,对推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钟鸣李德智)一是新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一书在京首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出席首发仪式并讲话。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主持仪式。习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出席仪式并讲话。辛保安、张智刚、王蕴、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出版发行,引发行业内外关注。本书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准把握和深刻洞察能源电力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分析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具体实践。作为国内外首

  9月22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2023年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会上对该公司“十大攻坚破难科技团队”“十大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分别授予十万元奖励金,鼓励获奖团队和个人珍惜荣誉,敢于创新,攻坚克难,为科技强企贡献力量,这是国网陕西电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国网陕西电力紧紧围绕新

  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完成工业化革命,在能源低碳发展上走在前面,其中欧洲被认为是优等生,德国是风光翘楚,挪威拔水电头筹。近几十年来,我国电力发展规模体量和电源结构发生历史性重大变化,未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水电开发仍将大有可为。与欧美相比,我们国家新能源发展进度究竟

  在落实碳排放“双控”目标中,碳市场和电力市场作为市场机制将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碳排放“双控”政策与碳市场机制协调一致。目前全国碳市场已上线交易,全国电力市场加速推进,两个市场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且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亟需深入研究

  我国首次将在运的交流输电线路改造为直流输电线路,我们为何需要对已有线路做改造?这个工程的必要性又在哪里呢?一起来了解。长江以北,新能源正在迅猛发展,全省几乎所有的风电和超过6成的光伏发电从这里送出。长江以南则是经济重镇,每天的用电量超过11亿度,占全省的57%。苏北富集电力送至苏南消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设,稳妥推动云南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八个具

  9月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秋高气爽,碧空万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静卧山间,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在此举办。9月22日,来自能源电力领域的院士、企业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聚焦“推进源网荷储互动互补,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区域实践”主题,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五大特征、三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一书在京首发。本书出版发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生动实践,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好地把握“双碳”目标下的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汇聚起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力

  【编者按】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

  杜敏在9月15日举行的经研论电·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指出,要坚持系统思维,聚焦需要突破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需要探索的管理模式、政策机制,加快取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际成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大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对电力系

  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工业与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出席,丛亮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发布会部分图文实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8月份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能源行业要一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做好新型清洁能源的“加法”和传统高碳排放产业的“减法”,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持良好势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3.8亿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服务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祖国亮丽山河,能源行业拥有极大的可操作性与巨大的腾挪空间。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能源行业是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传统能源是过去和现在的“压舱石”,非化石能源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定需要统筹好

  大力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慢慢的变成了保障世界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必然选择。2022年,全球有60多个国家超过10%的发电量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提供。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3.72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达2.95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83%,增长率9.6%。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

  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致力于为各合作国提供跨国跨区域联网、高压交直流输电、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新能源及其接入等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回顾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世

  在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23年9月17日,南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尊敬的各国领导人,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绿城”南宁,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0天

  我国正在深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慢慢的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目前,多个省市已开启虚拟电厂试点建设及运营,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但虚拟电厂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其概念内涵、技术特性、运营模式等尚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造成部分

  以长时储能+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可以更大规模的去替代CCUS+化石能源+新能源的技术路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所前瞻室副主任王铁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2023年9月11-12日于宁夏银川举办“2023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所前瞻室副主任王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