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处理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来源:资质荣誉    发布时间:2024-04-20 11:25:08 点击:1次

  凝血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其在临床上大范围的使用在口服抗凝药用量的观察,手术,导管插入术,透析和重症监护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及筛查某些与凝血有关疾病,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能够适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凝血检验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分析前样本的采集特别的重要,血液与抗凝剂比例、血液是否有凝块、临床用药等都会对检测产生干扰。随着PT、APTT测定标准化的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如样本的采集、运送等慢慢的受到关注[1]。护理人员能否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已成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的条件[2]。

  一位因“心情不佳,睡眠差”住院的33岁女性患者,其原始凝血检查结果如图1。患者PT:7.8s,APTT:21.2s同时降低,查看样本合格,无脂浊、无黄疸及肉眼可见的凝块。查看患者病历和医嘱,未发现患者有口服避孕药或处于DIC(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用棉签搅动标本,发现微小凝块。重抽标本复查,本次检测结果正常。微凝集的凝血结果容易与高凝状态结果混淆,一定要对结果做综合分析方能发出正确的报告。

  一位51岁的女性患者“因胸闷、气促、下肢浮肿5天”入院,其原始凝血检查结果如图2。该报告可见PT、APTT明显延长,FIB、TT结果检测不出,检查标本,发现标本中有大凝块。因标本凝集,导致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被消耗。重抽标本复查后,本次结果与原始结果差异大。

  除以上情况外,在检验过程中时常遇到这一种的报告如图3~4,原始结果中APTT、TT检测明显延长或检测不出,查看患者病历和医嘱,并未发现患者进行透析或采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与临床沟通重抽复查后本次结果均回到正常状态。这要求我们认真甄别是否是对肝素/低分子肝素使用的监测。

  凝血检验常见分析前变异因素有标本抽血比例不符、标本有凝块、肝素及类肝素抗凝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等。当采集血液不足,血液/抗凝剂比例下降,导致结果假阴性延长。反之,采集血液过量,血液/抗凝剂比例升高,引起结果错误或标本凝固。

  ICSH(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用于止凝血试验的抗凝剂为0.109mol枸橼酸钠,抗凝剂与全血按照1:9比例采集,如果采血量不准确,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就会发生改变,这将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标本有凝块导致的凝血检验结果形式不一,当抽血不顺畅引起肉眼难见的小凝块时,可见PT、APTT同时缩短。当标本有大凝块,导致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被消耗,可见PT、APTT延长,FIB、TT检测不出。

  在临床上,TT(凝血酶时间)增高多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及使用肝素后;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作为内源性凝血系统监测指标。在血管外科中,主要用来监测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效果,测定值越高,抗凝效果越好。

  一般情况下,使用肝素后使得APTT的数值比正常值高1.5-2.5倍是比较有效而且安全的。然而,为使留置针内的血液不至于凝固,常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来作为留置针封口管剂。抽动脉血气分析前,为避免血液凝固,常用肝素冲洗注射器。

  若采血护士不按操作流程,直接在留置针处采血或将血气分析用的血来做凝血检查,将会导致APTT、TT检测明显延长或检测不出。

  除以上因素外,还应注意溶血造成检测结果PT\APTT\TT延长,标本待检时间过长PT\APTT延长、TT缩短等,常用的类肝素抗凝药比如藻酸双酯钠片、硫酸软骨素A等和其他抗凝药比如香豆素类抗凝药(如华法林)、抗血小板凝固类抗凝药(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溶栓酶类(如尿激酶、阿替普酶、链激酶等)、新型的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4]。

  凝血功能检查在临床诊疗中具备极其重大价值,但其影响因素众多,检测结果容易受扰。除尽可能的避免分析前处理对凝血结果的影响外,同时要提高对分析中、分析后的把控能力,才能发出最准确的报告。

  日常工作凝血功能检测经常碰到假阴性假阳性的结果。第一步是要我们检验人对结果数据要有敏感性,具有高度责任感,对数据负责对患者负责;其次,要对凝血检验测试的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有深度理解;再次,要对检测的新方法和设备要高度熟悉。这样才可以更好保证检验测试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1]袁少枝,张文斌等.凝血四项检测标本不合格缘由分析[J].当代护士,2011,10:95

  [2]郭效玲、刘加法等.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5):252-253

  [3]宁东,不同抗凝剂比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院报,2013,35(3):340-341

  [4]李海燕,景在平,毛燕君等主编.血管外科实用护理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

上一篇:爱格汇共享轮椅:赋能智慧医疗
下一篇:功能安全性与完整性对汽车定位解决方案的重要性